编者按:第十七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1)即将于欧洲中部时间(CET)2021年3月17日~3月21日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肿瘤瞭望》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昕教授,围绕腋窝淋巴结处理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展开讨论。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王永胜教授指出,对于cN+的患者,可以通过新辅助治疗达到腋窝降期(ypN0),从而避免腋窝清扫。指南要求采用双示踪剂,找到3枚或3枚以上前哨淋巴结以及新辅助治疗前穿刺阳性的标记淋巴结。但是,临床实践中,不一定能百分之一百取到3枚或3枚以上的前哨淋巴结,而且国内开展标记夹的医院也不多(大约20%)。
对此现实问题,王殊教授也表示赞同,十年前我们还没有异硫蓝、专利蓝等标准示踪剂以及核素时,中国学者进行了诸多探索。临床中,约有40%的cN+患者经新辅助治疗后可获得腋窝pCR。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假阴性的问题,以及这种pCR能否转化为生存的系统差值产出。目前,大家开始利用超声、MRI和PET等影像学手段预测新辅助后的淋巴结状态,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未来人工智能的加入或可带来变革,我们中心也在探索荧光失踪等新技术的应用示踪等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在新辅助治疗方面可以进一步做选择,比如选择HER2+、TNBC等pCR率较高的类型,以及对达到影像CR的患者进行SLNB的验证。此外,放疗也是除手术治疗以外的另一种局部治疗方式,现在很多的研究设计是以腋窝放疗来替代腋窝手术的。
我们在新辅助治疗方面可以进一步做选择,比如选择HER2+、TNBC等pCR率较高的类型,以及对达到CR的患者进行SLNB的验证。此外,放疗也是除手术治疗以外的另一种局部治疗方式,其副作用相对手术更小,比如Z0011的多数患者以及AMAROS研究试验组患者都采用了高切线放疗,以弥补避免腋窝可能带来的局控不足,这些对新辅助治疗后的腋窝处理也有借鉴意义。

图2. 根据分子分型预测ypN0状态
(引自:Tari King教授,SG-BCC 2021)
王永胜教授进一步补充道,规范、准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新辅助治疗后腋窝降期患者的腋窝处理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国内采用双示踪+标记夹的中心仍不多,但较前已有增加;此外,结合我们的国情,也可以考虑开展蓝染料单示踪+标记夹的多中心研究,获得较好的假阴性率和阴性预测值后可于国内外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