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诊疗,指南同行。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于4月21~22日在广州举行。2023年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有哪些更新亮点?肿瘤精准诊疗时代,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何探索方向与进展?《肿瘤瞭望》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进行了详细解析。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循证诊疗,指南同行。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于4月21~22日在广州举行。2023年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有哪些更新亮点?肿瘤精准诊疗时代,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何探索方向与进展?《肿瘤瞭望》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进行了详细解析。
《肿瘤瞭望》:请您介绍一下2023年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更新的总体情况。本次更新有何亮点和突破点?纳入了哪些循证医学证据?
郭晔教授:2023年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更新可归纳为两点,也是此次CSCO指南发布会的两大内容。
第一,2023年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更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亚瘤种的章节——“鼻腔鼻空窦癌”。头颈部肿瘤是一类病理解剖非常复杂的多瘤种的统称,其中鼻腔鼻窦癌为相对少见的瘤种,其特点如下:①鼻腔鼻窦癌病理亚型非常复杂;②鼻腔鼻窦癌已有独立的肿瘤分期。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于鼻腔鼻窦癌的公认的指南或共识。2023年指南更新着重增加“鼻腔鼻窦癌”这一小瘤种章节,这是非常重要的指南更新内容。随着指南中整体内容的增加,这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国内鼻腔鼻窦癌整体治疗的规范化程度。
第二,2023年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中,对头颈部鳞癌抗EGFR单抗治疗的专家等级推荐进行前移。随着很多药物(特别是针对头颈部鳞癌的抗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且基于CSCO指南的原则——强调可及化以及患者支付能力的要求,很多治疗专家推荐也从后线治疗前移到Ⅰ级推荐,这些专家推荐等级的前移将有利于我们特别是基层单位能够更好地使用这些新型抗体药物。
《肿瘤瞭望》:作为临床医生的临床指导用书,新版指南的更新对头颈部肿瘤规范化治疗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临床医生如何更好地遵循指南指导实践,您有何建议?
郭晔教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已连续更新五年,并在全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首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是基于治疗原则的指南;其次,该指南相对小巧易用,受到很多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广大医生的欢迎;再次,与国外NCCN指南相比,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更强调国内的适用性。事实上,NCCN指南、ESMO指南中推荐的很多药物和治疗方法、诊疗手段在国内并不适用,而更强调适用性是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
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与国家卫健委或其他抗癌协会的指南有很大不同,相对而言,我们希望将规范化和原则性作为其最主要的特征。当然某些指南的相关内容可能更为细化,因此,广大医生在了解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的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其他指南,包括深入阅读指南中推荐的文献,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指南的精髓,更好地服务肿瘤患者。
《肿瘤瞭望》:肿瘤的治疗进入精准诊疗时代。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有何新的进展?未来还有哪些争议或者困境有待解决与探索?
郭晔教授:头颈部鳞癌在全部瘤种中的抗EGFR表达最高,因此,头颈部鳞癌一直是抗EGFR靶向治疗非常重要的阵地。抗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已在国内外获批用于局部晚期以及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治疗。
过去五年间免疫治疗也一举成为头颈部肿瘤一线治疗的标准,特别是对于PD-L1表达阳性或富集的人群,甚至可使用免疫治疗的单药,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治疗突破。
头颈部肿瘤对传统化疗的耐受性往往较差,很多患者并不适合传统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近年来,“去化疗”在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应用日趋明显,去化疗的“靶免”联合——免疫治疗联合抗EGFR治疗的初步结果已显示该疗法已经能够替代传统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因此,2023年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推荐中,在Ⅲ级推荐中增加了靶免联合药物的推荐。当然目前还需要一些更大样本的随机研究来验证未来靶免联合是否能替代传统的化疗联合靶向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确证其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的重要价值。
未来,靶免联合的应用有可能进一步前移,应用于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早期新辅助治疗,并可能与外科手术、局部放疗等局部治疗很好地结合。
除了目前已有的靶免联合治疗的数据,也有很多药企在开发增强型的免疫治疗,例如,免疫治疗单抗或改善免疫微环境的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未来,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可能出现“无化疗”治疗的时代,从而能够适用于更广泛的治疗人群。
《肿瘤瞭望》:可否分享一下您团队近年来在头颈部肿瘤领域的一些探索以及研究成果?
郭晔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新药一期临床试验中心运行已超过5年,承接了很多新型抗肿瘤新药的研发。作为主要从事头颈部肿瘤诊疗的团队,我们特意承接了很多治疗头颈部肿瘤特别是头颈部鳞癌的新药研究。目前,我们的平台已诞生了一些非常有希望改变临床实践的新药,包括:①抗EGFR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注册为目的的相关Ⅲ期、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在进行。②一些新型的靶向的双抗药物也在研发中,例如EGFR和HER3的双抗,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化疗药物组成的ADC药物。③双免药物也是我们中心研发的重点。在我们中心,多款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联合细胞因子在内的双抗药物处于新药爬坡阶段的研究,一旦成功,在疗效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就将进入头颈部肿瘤的扩展阶段研究。
头颈部肿瘤特别是头颈部鳞癌的新药研发已进入火热的阶段,未来极有可能在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方面获得非常重要的突破。我们期待未来能够与全国其他著名的头颈部肿瘤诊疗中心有更多交流,大家共同努力改善原本治疗效果非常差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整体预后。
郭晔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肿瘤医学部副主任兼一期临床试验中心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